澳门推出的新型出入境模式——虹膜通关,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,并在澳门六个口岸部署了500台虹膜通关设备。政府计划在近期邀请澳门居民参与第二阶段测试,若测试顺利,该模式有望全面推广。
2021年8月,澳门立法会通过了新的出入境管制法律,该法律授权政府收集出入境人士的虹膜信息。法律实施后,政府计划在出入境环节推行虹膜通关。
本周三(8月4日)下午,澳门政府公布了虹膜生物识别通关的最新进展。治安警察局向社区谘询委员会介绍,第一阶段虹膜通关测试已圆满完成,系统已优化,澳门六个口岸已具备实施虹膜通关的条件,并将安装500台虹膜通关设备。
政府将在第二阶段邀请年满18岁的澳门居民使用虹膜数据进行通关测试,第三阶段将全面推广至澳门居民电子身份证。
虹膜通关存在一些限制,例如不能佩戴有色眼镜或隐形眼镜,且青茂口岸无法使用。
澳门居民电子身份证系统已实施,本地居民在出入境时无需再使用实体身份证,可通过政府应用程序“一户通”内的电子身份证进行通关。
保安司司长黄少泽曾在3月介绍虹膜通关时提到,若澳门居民同意政府采集虹膜信息,可选择在人工通道登记采集,或在自助通关通道采集。他强调,虹膜采集是自愿性质的。
政府尚未公布虹膜通关技术是否适用于旅客的详细信息。
虹膜通关技术在一些国家已实现,如新加坡。新加坡于2020年全面实现了人脸识别和虹膜通关技术,外籍旅客向新加坡政府注册虹膜信息后,可使用辨识系统进行通关,通关时间缩短至20秒。